笼养肉鸡五大核心管理

newsBanner

笼养肉鸡五大核心管理

2025-03-28

核心一 通风原则:给鸡群创造适宜的环境

肉鸡养殖有两种模式,即我们创造环境去适应鸡群或是让鸡群去适应我们创造的环境,这两点需要我们应该搞清楚,到底哪一个是核心。很多朋友忽略这个点,养殖过程中不断的追求低温,当然在肉鸡中后期,低温模式能最大发挥鸡群的生长性能,但同时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走钢丝”式管理法,因为这种方式在养殖过程,很容易在大风降温、免疫、分群等操作时出现冷应激,最终导致死淘、料比升高而导致最终出栏效益差。总体来说在鸡群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我们走低温模式,而在冬季这寒冷病毒病多发的季节我的原则:在不影响鸡采食量的情况下,保持鸡群一定的热度和张口率更安全。

核心二 关于温度曲线:温度曲线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整

目前环控都有温度曲线设置,可以每天根据周末温度自动降低温度,但整个养殖周期的温度曲线设置好之后,面对到来鸡苗不同体重、鸡舍内外环境的变化,饲养管理中如免疫、分笼、鸡群亚健康等状况等,温度曲线也需要跟着调整,在养殖过程中温度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随时要根据鸡群表现来做出适应的调整但整个养殖期间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总体降温趋势是不变的

核心三 关于温差:紧盯各区域温差保证低温区鸡群健康

代笼养肉鸡由于规模体量大,鸡舍的长度宽度和笼体的空间性,通风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温差,鸡舍合理的环境应是各区域温度均匀,这就要求我们养殖管理者必须注重鸡舍内前后、左右、上下温差,在冬季养殖管理中为避免鸡群受凉,应以最低温度区域的鸡只表现为主,低温区鸡群表现:分步均匀、最低张口率、有一定活跃度,同时也应避免高温区出现闷热等情况,出现较大温差应通过调整前后左右通风口、基础风机大小、顶端加防护塑料膜等方式来调节温差,避免低温区受冷应激。


核心四 应激:适度应激“炼鸡”过度应激发病

笼养肉鸡养殖中我们很难避免应激,适当的应激鸡群可以适应,比如说小范围的温度变化,偶尔的高低温等;特别是在中前期鸡群需要适度的应激来锻炼对环境变化耐受能力,但在鸡群出现剧烈应激时就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发病,比如:免疫、分笼暴力操作应激,大风降温温差瞬间超过3度以上的冷热风应激等,当然养殖过程中的通风就是让鸡不断适应冷和风的过程,夜间关灯时偶尔短时间内的低温、白天中午外界温度升高鸡群短时间表现热张口都是正常的应激。

核心五 把全程控降温节奏:“两头快,中间慢

什么有人养鸡前期长势状态都很好,一到20多天就发病,导致出栏指标效益大打折扣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没把握关键期的温度控制,该降温的时候保温,该保温的时候降温;比较符合鸡的生理特性和安全的操作全程温度控制原则是“两头快降,中间走稳”即前14天把温度降下来,15-30天降温慢点,30天以后加快降温。为什么中期慢,因为15-30日龄中间,鸡要经历的应激太多了,防疫,分笼换料,免疫空白期(18-21)换羽期等哪个环节都对鸡的抵抗力影响大,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也是鸡逐渐适应通风的阶段,通风量控制的不合理,外界气候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鸡产生应激发病。



本文内容摘录自公众号 “小史的养殖笔记”,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MSong@afotec.net)MSong@afotec.net


分享至